(向上滑动查看)
上海交通大学秉承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学术传统,以多学科交叉为支撑发展创新设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具有大视野大格局的设计领军人才。在钱学森学长的建议下,上海交通大学于1986年创建设计学科,1988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99年开始招收“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2011年起全国首批招收“设计学”硕士研究生,2015年设立“设计科学与工程”交叉博士点。2017年12月整合全校设计学科优质资源,成立设计学院,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突出交大优势特色,构建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融合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国际合作办学高地,汇聚全球顶级设计大师,最终建成特色鲜明的国际一流创新设计学科群。2018年全国首批自主增列“设计学”博士点,2022年获批“建筑学”博士点。在英国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上,“建筑与人居环境学科”(Architecture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在2023年上升到全球第39位;“艺术与设计学科”(Art and Design) 近年连续进入全球50-100强。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科以“学科融合、知识创新”为特色,具有以下优势:
高质量人才培养
积极推动教学质量建设,拥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项目7项、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7门,市级重点课程12门,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计划精品改革领航课程4门。首创设计实践导师制,来自高水平设计院所和重点企业的具有优秀学科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大师加入人才培养教学环节,为设计学科的实践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国际化办学定位
学院秉承“全球交大”,坚持“以我为主”。与密西根大学、米兰理工大学、都灵理工大学、麦吉尔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世界知名设计高校建立了联合学位及交换项目;与哈佛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等三十余所世界知名院校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及短期交流项目;与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环太平洋大学联盟、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等联合建立高水平国际化学术平台;创办联动全球70余所高校学生参与的FourC Challenge 24小时全球设计挑战赛。2023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与旅游部委托,学院团队执展作为国际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盛事之一的第十八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弘扬中国智慧,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开放式创新平台
学院拥有一流的办学环境与教学设施。学院大楼建筑面积逾13000㎡,实验中心面积逾1000㎡,提供多种交流学习的公共空间。建设有陶泥工坊、木工坊、油泥工坊、丝网印工坊、数字化工坊、3D打印工坊、摄影工坊、AI创新实验室、行为观察室、虚拟演播厅、数字化加工实验室、风景园林植物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共计12个教学实验室,为师生教学与科研提供硬件和技术支持,加速创新想法成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高品质学生活动
学院定期组织“邬达克讲堂”、“创新设计‘大家’谈”、“风景园林大师讲坛”等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设计领域领军学者、行业实践精英,探讨学术研究及实践前沿,搭建大师、从业者与学子之间进行近距离对话的桥梁。学生实践足迹遍布国内各地,聚焦乡村振兴、“设计+”力量等方面,形成了一大批优秀的实践团队和实践成果。积极引导学生投身顶尖综合性赛事、设计类竞赛和艺术类展演,培育高水平学生设计成果,近年来设计学子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等各类竞赛展演中屡获佳绩。
一、招生专业
1.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构建艺术、科技、人文交叉视阈下视觉、品牌与社会一体三面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品牌形象、游戏设计、信息交互设计、非遗活化、社会叙事、协同创新设计等课题与课程板块,通过AI智媒、数智娱乐进行设计赋能,运用品牌形象、场景营造、设计叙事“讲好中国故事”,通过“社会设计”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具有设计思维和运用跨学科知识求解的综合能力、并具备人工智能与数字媒体素养的交叉复合型视觉传达专业人才。
2. 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聚焦“未来人居设计”的复杂性、前瞻性问题,凸显人才的战略格局和综合素质,以面向未来的设计应对能力、新兴科技的设计融合能力、绿色人居的设计引领能力为重点,培养在设计行业和学科领域中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先进文化、综合能力的战略领军人才与跨界设计师。鼓励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跨领域工作和跨文化比较研究,系统性地开展多尺度、多层次人居环境的创新设计与城乡治理。环境设计专业设置“建筑与城市设计”和“景观与生态设计”两个培养方向:
建筑与城市设计方向:以人文素养培养和设计思维训练为核心,围绕城乡行业管理与跨界建筑实践两条主线,强调设计与人工智能、艺术与先进技术的融合创新,以理论方法支撑设计教学,以因材施教引导个性发展,面向时代发展趋势构建当代人居环境视野下的跨文化、跨学科知识体系。
景观与生态设计方向:以可持续景观与生态设计为核心,聚焦生态环境与韧性城市、景观设计与人类健康两个领域,涵盖从生境设计到生态设计,从生成式设计到智慧建造,从城乡绿色基础设施到国土生态空间数字管控的全领域设计知识及能力。
二、招生对象、名额和学费
1. 考生应符合教育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的高考报名要求,且省级美术统考合格,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
2. 招生地区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南、重庆、四川。北京、上海和浙江选考科目要求为不限,江苏、福建、湖南、重庆按物理类、历史类分列计划招生,四川按理科、文科分列计划招生。具体招生计划以2024年当地省级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3. 学费为13,000元/学年。
三、考试
分为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两部分。
1. 专业考试。考生须参加高考所在省份省级教育考试院组织的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一考试(美术类省统考),我校采用省统考成绩,不组织校考。
2. 文化考试。考生须参加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
四、录取办法
1. 投档
各省级招生管理部门依照各自投档规定进行投档。各省份艺术类专业投档方式不同,请考生关注各自所在省份的相关政策规定。
2. 录取
高考文化考试成绩要求:高考文化成绩须达到我校在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为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上30分(上海考生须达到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上10分)。高考成绩不达标者不予录取。
对平行志愿投档省份,由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依据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后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我校按艺术类平行志愿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对非平行志愿投档省份,我校将专业考试成绩按40%和文化考试成绩按60%折算计入合成录取总分 [合成录取总分=(专业考试成绩/专业考试成绩满分) ×文化考试成绩满分×40%+文化考试成绩×60%],按合成录取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录取。若艺术类投档成绩相同(平行志愿省份),或合成录取总分相同(非平行志愿省份),再依次比较考生文化考试总分、数学单科成绩、外语单科成绩,分数高者优先录取。有关省级教育考试院应提供考生各科成绩的原始分数。
本专业招生录取办法原则上按照《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执行。
五、入学复查
被录取的考生,报到进校后须通过各项复查,不符合招生规定或有作弊行为者,一律取消入学资格。
六、其他
本次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方案、实施办法和最终录取结果均须报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为确保此项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学校招生监察小组全程参与,同时接受社会监督,我校监察部门监督举报电话021-34206217。
七、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新行政B楼333室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编:200240
电话:021-34200000
传真:021-34207255
招生网站:http://admissions.sjtu.edu.cn
电子邮箱:zsb@sjtu.edu.cn
官方微信公众号:apply_SJTU
微信名:上交大
本简章解释权属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4年5月
一、2024年艺术本科专业(美术类)招收名额是多少?
2024年,我校艺术本科招生(美术类)包含“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四年制本科)和 “环境设计”专业(四年制本科)。具体招生计划以当地省级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二、2024年艺术本科专业(美术类)如何报考?
2024年我校艺术本科专业(美术类)考试成绩继续采用各省级教育考试院组织的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一考试(美术类省统考)成绩。我校不另外组织校考。
文化考试成绩采用考生所在省(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成绩。
考生在美术类统考成绩达到本省统考合格线,高考成绩达到我校高考成绩最低线要求后,在本省艺术类相关批次进行志愿填报。
三、2024年艺术本科专业(美术类)如何录取?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我校艺术类招生设置考生文化考试成绩(即高考成绩)录取最低要求,高考文化成绩须达到我校在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为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上30分(上海考生须达到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上10分),高考成绩不达标者不予录取。
对高考成绩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我校艺术本科专业(美术类)根据各省(市)不同投档方式,采用不同的录取方式。
在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我校直接采用省级教育考试院提供的艺术类投档成绩进行录取。请相关考生关注各自所在省份艺术类平行志愿投档成绩折算办法。
在非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我校将专业考试(省统考)成绩和文化考试(高考)成绩按4:6比例折算为合成录取总分,按合成录取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合成录取总分计算公式如下:
合成录取总分 = (专业考试成绩 / 专业考试成绩满分) × 文化考试成绩满分 × 40% + 文化考试成绩 × 60%
2024年我校艺术本科专业(美术类)在各省(市)艺术类具体批次,以及各省(市)专业考试(统考)成绩满分和文化考试(高考)成绩满分分值,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与特色、主要学习课程、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
培养目标与特色: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构建艺术、科技、人文交叉视阈下视觉、品牌与社会一体三面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品牌形象、游戏设计、信息交互设计、非遗活化、社会叙事、协同创新设计等课题与课程板块,通过AI智媒、数智娱乐进行设计赋能,运用品牌形象、场景营造、设计叙事“讲好中国故事”,通过“社会设计”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具有设计思维和运用跨学科知识求解的综合能力、并具备人工智能与数字媒体素养的交叉复合型视觉传达专业人才。
主要学习课程:基础必修课(设计导论、设计与人工智能、艺术基础与表达、设计基础与表达、设计思维、字体设计、版面设计),专业必修课(图形与标志、动态设计、摄影+印刷、品牌文化与形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基础选修课(开源与建模、创意编程、交互设计基础、设计调研、当代艺术原理),专业选修课(视觉系统建构、交互绘本设计、独立游戏设计、生活与健康设计、信息设计、文旅设计、智能设计、场景设计、公共艺术、主题整合设计、协同创新设计、策展实践等)。具体以当年培养方案为准。
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视觉传达专业与上海市闵行区、徐汇区展开校区合作,服务社区;深入云贵皖疆等省,设计赋能非遗传承;与腾讯、阿里、苹果、特斯拉、迪士尼等企业展开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每届毕业生深造率在50%以上,赴国内外顶尖高校如皇家艺术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耶鲁大学、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普瑞特设计学院、米兰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继续深造。毕业生可从事广告设计、品牌策划、企业形象、新媒体、互联网+、人工智能、文创文旅、游戏娱乐等行业的策划、设计与管理。就业去向主要为百度、阿里、腾讯、网易、字节跳动、微软等高端创新需求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政府机关的战略、管理与设计研发部门。
五、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与特色、主要学习课程、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
培养目标与特色:环境设计专业聚焦“未来人居设计”的复杂性、前瞻性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跨领域工作和跨文化比较研究,系统性地开展多尺度、多层次人居环境的创新设计与城乡治理。以面向未来的设计应对力、新兴科技的研究融合力、全过程决策的领导管理力为重点,培养具有国际性视野、创新性思维、综合性素质的设计大师和艺术大家,以及具有系统设计思维、卓越领导力和综合决策力的业界领袖和管理英才。专业响应国家发展需求,汇聚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筑学+风景园林”的高质量教学资源及校内外高水平师资团队,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本硕博贯通教学体系。课程以人文素养培养和设计思维训练为核心,围绕跨界人居实践、城乡行业管理、环境人类健康三条主线,强调“设计+人工智能”“艺术+先进技术”的融合创新,形成从人因设计到生态设计、从生成式设计到智慧建造、从城乡基础设施到国土空间数字管控的知识构架、课程板块与创新课题。以理论方法支撑设计教学,以因材施教引导个性发展,鼓励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跨领域工作和跨文化研究,系统性地开展多尺度人居环境的创新规划与设计。
主要学习课程:设计平台必修课(设计导论、设计与人工智能、艺术基础与表达、设计基础与表达、人居环境系统科学、设计思维、人居设计初步、人居环境规划原理、人居环境设计原理、人居环境系统管理);人居设计板块选修课(数字设计基础、数字设计应用、数字设计前沿、水文与地形学、生态响应式设计原理);人居决策板块选修课(人居环境分析决策、数据驱动城市研究、智慧人居技术前沿),以及建筑与城市设计方向、景观与生态设计方向的专业必修及选修课程(如建筑/建造设计原理、低碳健康性能原理、建筑与城市设计、亲生物性景观设计、乡村策划与营建、康复景观理论与实践等)。具体以当年培养方案为准。
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上海交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结合“重交叉、宽口径”的发展路径,重点面向亲生物设计、城市更新、绿色建筑、乡村振兴、智能建造、智慧城市、可持续人居环境、虚实嵌合应用、智慧文旅等新兴领域,培养拥有创新思维与国际视野,融汇AI智能场景设计与应用、智慧城乡规划设计、绿色低碳人居、数字建造与智能提升、建筑文化与遗产保护、气候适应性规划设计等综合知识,具备统筹协调多尺度人居环境问题的能力的设计师、技术型研究人员、可持续发展管理与咨询顾问等。毕业生可从事可持续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如建筑设计、智慧城市、基于人工智能的场景交互设计、国家公园、美丽乡村、低碳生态环境建设等,以及相应的建设与管理;也可从事未来可持续环境的评估与治理研究。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生综合素养好、创新思维活跃、发展后劲足,可借助选调生通道进入相关行业管理和行政部门。每年有50%以上的毕业生赴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康奈尔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继续深造。